2)第459章 春耕不打仗,耕完就开战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汪鹏出手早,如果再等一年,当黄台吉把萌汉八旗建立,黑吉的这些人也都保不住降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清朝建立后,原本也有千万人口的棒国,跪的早也就只剩下七百万不到,而大明直接死了四分之三的人,那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而同样在小冰河时代挣扎的西方,为了生意、为了市场,在海洋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各种科技和创新层出不穷。

  龙族也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遍体鳞伤,一步慢步步慢,后世要用几代人的努力,才勉强追上列强的脚步。

  现在,汪鹏来了,终结了这个时代龙族最大的仇敌,剩余的丧家之犬,从整体上来说,已经不具备威胁整个龙族的实力。这就很奈斯!

  对此汪鹏还是不满足,这个时代普遍的观点,边疆之地都是苦寒之处,没有什么价值,徒耗人力物力,不划算。

  只有汪鹏知道,这些得到的或未到手的地盘,下面埋藏着多少珍贵的资源,哪怕现在用不上,也要先占下来,给后世的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总体的策略没变,辽东的位置现在是中,先南后北,在小冰河时期,越往北就越艰难,想支持南征北战,就需要粮食、人口、钢铁。

  棒国就如小儿持金于闹市,后世区区一条鸭绿江,就生生的隔成两个世界,鹏大帅可不答应。

  还是那句话,要么不动,动就整吞。

  棒国的人口、地盘、资源都是东北军下一步发展需要的,所以,半岛,汪鹏势在必得。

  春耕不打仗,耕完就开战。

  按照农时和地热环境,赤旗之下,耽罗岛是最先完成了春耕,接着是红旗城和同纬度的鸭绿江东侧铁山、宣州、义州,然后就往北逐步完成。

  一直到最远的沈阳和萨尔浒,所有在熟地划定区域的集体农场,全部都耕种完毕。

  辽东汉人人口现在全部集中在大城和官道的沿途,山里的小村小寨,全部放弃,就这点珍贵的人力,只有集中起来才有力量。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逼着东北军只能畜力化,集体化。大明现在人多地少,(这里指的熟地)基本上都是靠着相对的精耕细作,才能获得相对好一点的收成。

  东北军上下军民一体,计划经济。表面看起来会显得死板和浪费,但是效率爆表,缴获的牛、马、骡、驴等大牲口,全部集中使用。

  大片大片的集体农场,全员动手,相关的水利设施,早在没化冻的时候就开始调集人手施工,完全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模式。

  春耕一结束,南征的主力部队就在宣州堡集结,轻型守备师在铁山集结,后勤部队在义州集结。全军上下磨刀霍霍。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二,宣州堡前敌指挥部,召开最后一次南征军事扩大会议,连正在棒国做最后准备的梁秀才,都赶回了宣州。

  “四月初一开始攻击行动,第一阶段目标是平壤,三个旅为主力,每个重装步铳旅,后面跟随一个轻型守备旅,一个武装后勤部队运输团。

  攻击开始后,棒国必然会组织北方全部的武装力量,在平壤集结,控制好节奏,我们在平壤城下,打一个歼灭战。一举消灭其北方成建制的军事力量。”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