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坩埚_1644英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复糅合、摔打,使两种材料更好、更完美的结合……

  晚间,大明第一个,不,是华夏第一个石墨粘土的坩埚,制作完成。

  所谓的坩埚,长三十厘米,宽十五厘米,圆柱形,顶上开口,全部手工,制作的极其精细,放到阴凉通风处,彻底阴干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使用时,将晋铁放置于坩埚之中,使用坩埚架,置于扩大的方炉之中,焦炭加热四个小时,达到1600摄氏度,因为有坩埚的隔绝,炭火并不直接接触铁水,也就是说,煤炭的碳成分,不会进入到铁水之中,从而连续高温之下,产出成分更加均匀、杂质更少的“熟铁”,也就是钢。

  其实这个技术并不复杂,其关键的核心就是耐高温的坩埚的制造。

  完后用长夹剪把坩埚取出,将熔化的钢水注入铸模之中,冷却之后就成为了钢锭。

  一次可出十斤钢,每天两次。

  也就是说,一个坩埚一天可出二十斤钢,在现代人看来这十分的少,但对眼前的中卫所,对大明来说,却是划时代的意义。

  尤振武的欢喜溢于言表。

  众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少千户得了右方伯夸奖,丝毫不喜,一个粘土做成的小玩意,却高兴成这样?

  ……

  石墨坩埚制成的同时,第一根铳管也制作完成,老刘头亲自将打造完成,刚刚冷却的铳管呈到尤振武面前,尤振武正色接过,仔细检查。

  虽然还没有钻孔,只是一个半成品,但其间的精致和用心,却已经是清楚可见。

  尤振武拿出自己制作的尺子,仔仔细细的量过铳管的长短口径---因为他事先吩咐过,所以老刘头打造的这根铳管,比大明制式的鸟铳铳管要略长一些,口径不变,总体份量稍有增加。

  为什么要加长铳管?因为铳管越长,火药在铳管里燃烧的越充分,推力越大,射程也就更远。

  当然了,铳管越长,对铳管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发生炸膛的危险,不过尤振武并不担心,有了坩埚,可以炼出钢水,解决了铁质问题,解除了铳管制造的最大制约之后,后续的问题就都是小事情了。

  ……

  仔细检查之后,尤振武微微点头---在没有机床的时代,只凭人力锻打,就造出如此精致的铳管,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见少千户满意,老刘头微微松口气,脸上露出了笑。

  “很好,以后我中卫所所有的铳管,都以此为标准。长一丝不可,短一丝亦不可,质量标准为第一,宁缺毋滥。”尤振武道。

  老刘头躬身:“是。”

  尤振武对周运:“周佥书,质量标准的把关,我就交给你了。”

  周运拱手:“少千户放心,属下必监督不辍。”

  尤振武从抽屉里取出一卷纸,递给老刘头,郑重无比的说道:“只有铳管还不行,还需要有配套的几个零部件,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鸟铳。这是我画的一张零部件的草图,你带人研究,琢磨琢磨,尽快开始打造。”

  老刘头双手接过了,仔细一看,然后脸上又露出了惊讶之色。

  ----作为老匠人,他一眼就看出,少千户草绘的,并不是他印象里的鸟铳。工部的鸟铳,包括现在孙传庭军中现在使用的,都有火绳,通过火绳点火,引燃火药,继而击发鸟铳,但少千户的图纸里,却没有火绳,只是在铳管尾部,简单的画了两个奇形怪状的器物,其中一个弯曲如小锤子,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