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权的进化:从所有权到控制权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法国的历史上,无论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贝列拉家族,这两大势力团体都跟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但是他们同法国的实体经济的联系却相对来说弱很多,除了在铁路方面投进稍多以外,在其他实体经济行业投资爱好并不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产业革命前期的资金需求量对于储蓄相对充足的法国而言,已足够使用,充裕的资金供给使得国际银行家们在竞争中利润不高,因而缺乏足够的动力;二是政府和外国战争的公债需求量极大,利润既高又有保证,属于爆赚加稳赚的投资。另外,资本稀缺的国家,其项目回报率相当可观,又有当地政府的担保,也属高利和可靠的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银行家的资金实在并不直接进进本国实体经济循环,而是在国际上追逐高额利润。

  从银行的运作模式来看,在法国产业资本主义崛起初期的纺织、冶金、运输和机械等行业的融资需求有限,法国的私人银行模式足以应对。同时,热爱储蓄的法国人投资方向比较守旧,倾向于买卖稳定可靠的政府和企业债券,而并不特别热衷股票类冒险高的投资。假如投资实业,他们则倾向于投资私人和家庭企业,而不太愿意投向那种大型的贸易机构或者公司,所以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在法国发展一直很慢,这一点和英国类似。

  但是,随着大规模铁路项目的建设,这一局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法国铁路建设的高峰期是1830~1870年,铁路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资本运作,而这种规模的资金需求就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体系所能负担。私人银行的投资主要是依靠某一家银行的储蓄,这种银行模式在大产业时代,特别是在近代产业体系铁路建设的崛起过程当中,遭碰到很大的挑战。金融体系为了适应产业革命后期的大规模融资需求,必须建立起全新的股份制投资银行、存款银行、储蓄银行,还包括一系列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过把众多散户的储蓄集中起来,然后再经过投资银行的投融资运作,将这些数目庞大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中资金需求量特别巨大的产业领域,产生可观的回报。

  在新型股份制投资银行模式下,私人银行家的角色就从过往使用自有资金的放贷者变成了调动公共资金的治理者,实在这个过程对私人银行家是非常有利的。从前,由于私人银行家使用自有资金放贷,私人银行对行业的金融控制力一目了然,缺乏隐秘性可言。而新型的资产治理者角色,由于运作的是公众的资金,在放大了对社会财富控制力的同时,不动声色增加了隐秘性。在这种资产治理模式中,他们并不公然自己的身份,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