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蛊与毒_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不如蚂蚁来的经济实惠。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便有不少压岁钱,偶尔还能在学长老师介绍下完成一些外包设计工作,但平时购买手办和材料尽管不算大手大脚的,那也是没剩下多少。

  要不是这次跟家里闹翻,想要自己创业,平时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他也不会想到攒钱。

  郭世鹄准备培育的蛊虫叫做“疼蛊”,顾名思义就是咬人之后产生剧烈疼痛的蛊虫。这属于五毒秘笈记录的最低级的蛊虫,通常用一些群居类小型的昆虫来培育,如蝗虫、马蜂。因为威力低,成蛊率不高,所以才以量取胜。

  当然蚂蚁也是可以的。

  按照五毒秘笈记载的方法,郭世鹄给蚂蚁喂食了一些掺入药粉浸泡阴干的煮熟米粒。

  这些药粉是由几种材料混合萃取之后烘干的干粉,其中以植物药材为主,掺入了少量的化学毒素,以保证蚂蚁使用后不会骤然暴毙,对毒物有一些适应时间。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毕竟培育蛊虫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也要有个周期,甚至还需要反复培育,一代代去改良,才能培育出最优秀的蛊虫。

  即使以蚂蚁的生命周期来看,也要几周时间才能初见成效。

  “要是这些蚂蚁成功培育成蛊虫,那么可以试试买一批子弹蚁来培育,据说那玩意儿咬人贼疼!”

  郭世鹄口中喃喃自语着。

  因为没有五毒真气,他无法通过带有毒性的真气来催熟蛊虫,所以他只能捡一些简单的培养方法,代价就是耗时很长且成功率不高。

  倒是毒药这边,他调配的十分顺利。

  最基本的三样,迷魂散、鹤顶红和驱疫汤他已经制作出来了。

  是的,这里面还有一份用来治病的驱疫汤。

  五毒秘笈的炼毒部分也不全是毒药配方,还有不少秘传的治病药方。

  因为西南地区自古便多烟瘴毒物又潮湿闷热,所以这些治病药方多为驱除毒虫瘴疠之类的治疗方法。

  这驱疫汤就是最常见的,可以针对瘟疫感染的药方,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治疗因为病毒而引起的多种疾病,比如病毒性的感冒、腹泻等等。

  其中配方的配比在郭世鹄看来十分有趣,里面除了五毒教必备的招牌五毒之属这种毒物猛药之外,还配以连翘、莲子芯、麻黄、苦杏仁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常见药材。

  另外就是竟然还有姜蒜胡椒等厨房用的调味品。

  不过考虑到姜蒜胡椒本身都是辛温的香料,也具备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杀虫等功效,在中医里也常常被入药或者食疗,有这种配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两样毒药中,古时号称致命毒药的鹤顶红,听起来很厉害,在郭世鹄手底下反而是最容易炼制的。

  所谓鹤顶红在现代已经研究明白,其实就是三氧化二砷也即是俗称的砒霜,只不过因为古时砒霜不纯,导致其呈红色,又叫红矾、红信石,所以古人便给这种剧毒之物起了一个文雅的别名“鹤顶红”。

  提炼这东西对化学成绩差点满分的郭世鹄来说并不困难,直接用其他砷化物提取就好,很容易得出纯白色的纯净砒霜。

  至于迷魂散,其实就是小说里描述的那种行走江湖必须防备的蒙汗药之类的迷药。

  以曼陀罗、生草乌等几种有毒药物为原料,类似现代的麻醉济,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后起效,令人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最终昏睡不醒。服用过量者会产生浑身抽搐、痉挛的副作用,最终呼吸麻痹或心跳失常而死。

  三种药中,就属这份配方比较难,因为材料不好寻找。这都是国家管制的药物,一般药房、医院没有处方的话都不敢给你抓。

  好在郭世鹄在金陵大学也有些关系,通过同社团关系不错的生物医学系同学,联系了一下,借口研究生物实验,买来了一批小白鼠和几样材料。

  对方也没敢给他多拿,这还是看在原本的交情和郭世鸿大哥是警探,他也不可能用来犯罪的情况下,所以郭世鹄最终只练成了不到二十克的迷魂散,足够迷倒几个成年人的分量,倒也聊胜于无。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