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4章 挖科举墙角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云睿没有看到想看的场景,很是失望,站起身来准备闪人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朝着李桑海招了招手,然后耳语了一番。

  李桑海听完之后,噔噔噔地下了楼,很快跑到贡院榜棚下面,大声喊了起来,“各位各位,大明银行的东家要招人了,包吃包住,做五休二,月俸五到十两,有意者可以到朱雀大街大明银行总部报名。大明银行的东家招人了,包吃包住……”

  李云睿在楼上看着李桑海在榜棚下,如复读机一般地喊着,脸色露出了笑容。李云睿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挖墙脚,挖大明官僚体系后备军的墙角。

  这个时代的士子,思想还是非常开放的,因为八股文还没成型。

  永乐年间,科举考试只是对制度、文体有了明确要求,士子参加会试,分为经义、诏判表诰、策论三场,对写法或偶或散,并无定规。八股文的形成是在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对文体格式有了要求,经义考试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自此之后,八股就成了套在读书人头上的牢笼,。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门研析八股文,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儒学逐渐僵化。读书人天天只知道斟字酌句地写文章,吟诗作对、引经据典绝对是一把好手,治国理政、牧守一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明朝初期的时候,读书人还是非常重实务的,关键还有操守。

  对于李云睿来说,楼下这些落选的士子中,能挖走一批人来帮自己打理生意,绝对是个好主意。这些人都是经过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精英,首先从智力上就能碾压很多人。

  读书多就了不起吗?当然了不起,至少证明这些人脑袋不笨,学东西就会很快。

  玻璃是能赚钱,但能比得上大明银行吗?玻璃技术总有一天会烂大街,但银行肯定不会,后世银行可是金融帝国最稳固的基石,赚钱赚到手抽筋。

  可以这么说,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银行就是一台稳定的印钞机。

  提前招一批人培训起来,等玻璃卖钱了,就会有大量的钱,涌入大明银行。如果勋贵们不同意,李云睿就会想法忽悠他们……

  好在大明银行现在的钱不多,李云睿就拿它当个试点,关于银行的运作,李云睿懂得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李云睿办银行的决心。

  十两相当于十石粮食,这个月俸相当于正六品官员的工资了,五两的薪俸是正九品的工资。一般落第的士子回乡之后,可以在当地的官府找一个吏员的工作,如果不算灰色收入的话,最多一个月也就是三两。

  要知道,在明朝,皇帝钦点的状元,开局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