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52章 天下苍生!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年的总督,他对辽东情况最为清晰。

  而对这辽东大米,袁崇焕也是感慨最深:“都说辽东苦寒,但辽东土地并不差,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粮食,目前在种的都是土豆和红薯。”

  “辽东地区河多,水系好,鱼获也多,我们差的,就是一种可以主推的粮食。”

  “有了这辽东大米,日后就可以大范围推广到三省之地,到时候我们就不用担心粮食不足,而且老百姓也能放心生养,这是大好事啊。正如明公所说,辽东完全可以就此变为鱼米之乡啊。”

  在座的众人不是一省总督就是经略一地的大将军,加上在大同书院的学习,他们的眼界也好经验也好,都不差。

  哪怕袁崇焕不说,大家都意识到一种能在辽东这种地方可以大规模种植的产量极高的耐寒粮食意味着什么。

  “刚到辽东就有这样的好消息,看来老天爷还是眷顾我们的嘛。”袁应泰笑呵呵的说着。

  “这都是徐老的功绩啊,这足以全活三省百姓之命,徐老功德无量,足以名垂千古啊。”汪文言感慨着。

  黄立清也是说道:“不错,此等功绩,全活万民,可谓当代神农,徐老日后,可要万家生佛了。”

  忽然,周进勇问了句:“为何今日不见徐老?”

  是啊,徐光启是工部尚书,是大同社的核心层,虽说一直不怎么活跃,但徐光启的功绩众人都是肯定的,身为工部尚书,徐光启不仅忙着改良器械,还忙着百姓的吃饭问题,属于那种埋头苦干之人。

  而大同社又不是旧党那些只知道假大空除了贪腐就是结党营私的官僚,更不是英吉利那些逮着一个好用的就本着“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心态去狠狠压榨的黑心蛆,怎么可能无视徐光启呢?

  听到有人提到徐光启,张好古这才说道:“徐老年事已高,而且在辽东耗费了太多心血,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天佑,前些时日我见过徐老后,徐老家里就派人传来消息,徐老病倒了。”

  张好古的表情很哀伤,他知道,徐光启是硬撑着一口气等着自己来,要把他的研究成果给自己,好让这些东西真正的发挥作用,而不是被浪费,被无视,被丢弃在仓库里。

  听到张好古的话,众人愣了下,一个个神情也都复杂起来。

  张好古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当日我见到徐老,对徐老说,他的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千古流芳。”

  “可徐老告诉我,他可不是为了青史留名才在辽东研究稻种的。”

  “诸位同仁,可知道我当时是什么感受?”

  “之前我们大同社声势很大,内阁,新军,地方督抚知府,很多都是我们大同社的人,因此人心浮躁了不少,做事也莽撞了不少。”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在大同学院学的东西,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变得只知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