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洛阳_不死鸟的传说之一宿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的经济中心。

  当时的长安,像现在的北京,而当时的洛阳,相当于今天的上海。

  那么高宗李治和皇后武氏,频频光顾洛阳,滞留不归就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长安作为首都,在二圣临朝的时代已经徒有虚名,各部只有若干人员跟太子一起留守。而帝国的政治中心,早就随着帝后转移到了洛阳。到了武氏称帝,改国号为“周“之后,这位千古唯一的女帝干脆定都洛阳,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武周帝国首都。

  据说高宗本人并不偏爱洛阳,偏爱洛阳的是皇后武氏。而对于皇后武氏偏爱洛阳,常常滞留不归长安的说法有几个。第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武氏以阴谋的手段设计陷害先皇后和淑妃,一后一妃死得很惨,以致淑妃临死前发了毒誓诅咒道:“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自此以后,后宫之内不得养猫。即便如此,武氏仍不得安心,时时梦到废后废妃前来索命,故而她宁可长驻洛阳。

  第二个深为大臣们相信的原因是,武氏出身寒门,其立后以及垂帘听政乃至登基,都遭到了以长孙无忌等陇西贵族的一力阻挠。陇西贵族的实力在长安四周盘根错节,而洛阳,则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所以武氏偏爱洛阳多过长安。

  第三个迁都的理由应该是,长期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周折,朝廷耗费过大,公文传递,官员过路之处,百姓付出甚多,以致朝廷连续几年给沿路百姓免税。为了节省开支,彻底迁都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武氏为女皇的时期,武周帝国的首都不在长安,在洛阳。

  静慈师傅带着慧明师傅和我,自巴州转长江买舟东下,在汉口转汉水北上到达赊旗镇,然后买车北上洛阳。

  自长江东下,因为是顺流,一路很快;而自汉水北上是逆水行舟,要慢许多。一路上遇到许多运粮运货的船只,由纤夫拉引上行。

  饶是如此,也比走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要轻松些。

  静慈师傅一路给我们讲古:“你不知道,我当初南下的时候走的便是骆谷古道,有些地方上是悬崖,下是江河,根本无道,古人硬是用凿子在那山崖上凿出洞来,打进木楔,架起悬空的木道。当初我一个人,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只求快一些回家,哪怕落进江中摔得尸骨无存,也顾不得了。”

  她站在船头,望着远处没有尽头的天水一线,如是说。我看看慧明师傅,她也一副不知所云的神态。

  我也闭紧嘴巴,只用耳朵。

  静慈师傅又叹道:“今非昔比呀。你想拿那长安,皇帝的后宫里有多少宫女内官?朝堂之上,有多少文武百官?这些文武百官中,又有多少内眷奴婢?且不说还有守城的驻军,护宫的御林军。这些人都要吃粮,汉中离长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