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四章 斗法(四)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他心中也有一个隐形的因素,往后发展,宋朝会有一个很奇怪的产物,越有才能越是实干的大臣越会得到不重用,想重用就得会夸夸其谈。越有军功的将领越会遭到排挤,甚至能冠上奸臣的名号。越打胜仗,赔给对方的钱就会越多。

  闹大一点对自己有好处。

  直觉告诉他这么做的。

  贾昌朝又补了一封奏折,两道奏折一道送往京城。

  所有船舶用缆绳系在一起,形势很象是曹操当年下江南时中了庞统的连环计,船舶锁在一起,加强船舶的稳定性。

  又让士兵继续警卫,大家忍一下,再等几天合家可以团圆。

  不这样不行,不是郑朗下江南,雇一艘船,只有十几个人,有好几个船艘,大家可以男女分隔,避讳就有了。这么多灾民,虽船大,毕竟是河船,非是海船,一船载了近三百人,必须挤在一起。

  一家子一家子呆在一起,成何体统,于是将男女分开,前面是乾字号船,后面的船就是坤字号,是他们的家眷。到港口进行供给时,一家人可以隔着船舷说说话,但不能上船,否则非得乱。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居然过了这么多天,平安无事,也算是一个奇迹。

  到了地头,还继续保持着这个规矩。

  但有灾民询问,什么时候太平州收人。

  可以不让他们下船,但不能阻止他们询问。问了一问,大家心情迅速低落下来。

  贾昌朝答道:“大家不要担心,是因为钱粮,有了钱粮,太平州会立即收人,我写了奏折回京禀报此事,不久后朝廷就会有答复,即便大家现在下船,也无地可耕,无工可做,还是要等。”

  让士兵将话带下来,继续安抚。

  贾昌朝说道:“还是回郑家。”

  “郑朗不在。”

  “不在也没有关系,他还有四个学生。”

  “别碰他们……”大宋一想到郑朗几个学生,脸上神情变得很难堪。

  “三个三郎不要碰,那个严家的小子很老实。”

  “这主意好,”蔡襄附和。僵持下去,不管出现什么后果,自己三人必然首当其冲,他是台臣,同样害怕。全文字无广告一方面向朝廷求援,另一方面也要郑朗出来,相互配合。

  三人又下了船,往郑家走。

  越走越觉得委屈,这趟差事成了什么?一路上哄着灾民,骗着灾民,到太平州来,却形成这种局面。

  天色已暮,群鸟归巢,古老的州城在暮色里发出柔和的光泽。

  郑家的门已经关上,敲了敲门,老门房将门打开,贾昌朝问道:“郑知州几个学生在何处?”

  老门房不敢怠慢,他不是郑朗,也不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将三人带到书房去。

  书房里点燃大油蜡,对此郑朗从来不痛惜,不但是学生,自己视力也要保护好。可是四个少年正在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三个才子面面相觑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