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五章 从瞎毡开始(三)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即派了熟悉当地环境的几名小校追上来,说道:“郑相公,赵将军说了,有的村寨不能去。”

  地图上是宋朝境内,实际有许多部族未必臣服宋朝,并且有浓厚的敌意。

  郑朗带着几十个士兵出行,会有危险。

  “赵将军让你们带路的?”

  “是。”

  “好,你们在前面带路。”对正确的意见,郑朗向来从谏如流。

  出行数里地,来到一处村寨。

  走了进去,宋朝在此统治几十年,再加上以前唐朝的统治,汉语还是成为主流。

  但千万不要说普通话,眼下绝对是外星语言。

  寨子不大,建在山腰上,陆续的有几十户人家,或者羌人嘴中的帐,一直散落到大半山腰之间,房屋全部是石头垒砌而成,上面盖着茅草。有可能为了防御,寨外面还用石头垒起一堵矮墙。

  这堵墙也说明此地生存环境的恶劣,没有三国之争,平时各族也会仇杀不断。

  此时恰逢五月之初,却是西北的好时光,夏花灿烂如霞,山坡上许多牛马羊在安静的吃草。

  一个牧童用羌笛吹着不知名的曲子。

  郑朗走过去,问道:“小郎,你在吹什么曲子啊?”

  少年人紧张的盯着他与身后的士兵,吓得不敢说说话。

  郑朗从旁边野竹子上摘下一片竹叶,羌笛他绝对吹不来的,这与中原的长笛、短笛截然不同。但不妨碍他对乐律的精通,拿起这片竹叶,说道:“小郎,我吹一曲给你听。”

  说着,吹了一曲。

  少年人在胡乱吹的,放在郑朗嘴中,马上显得不同,一首优美的曲子,居然从郑朗嘴唇间竹叶上面缓缓流淌出来。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身后几十名士兵皆相视一眼,心里面皆想到,果然如外面传言那样,新来的泾原路长官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一曲吹完,郑朗说道:“好不好听?”

  少年欢乐地跳起来,说道:“真好听。”

  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纵然是少年,也不会再害怕了。然后抬起头,说道:“能不能教我吹?”

  郑朗接过羌笛,试了试音,然后摇头道:“这个笛子我不会吹,我教你吹竹叶吧。”

  “好。”

  吹了几曲,寨子里面走出来一行人。

  一个老首伏了下去,说道:“见过郑公。”

  不能当真,韩琦、范仲淹、庞籍他们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公,实际没有公爵。包括郑朗在内,赵祯本想授他一个候爵,被郑朗拒绝了,只受了一个伯爵。

  但只是一个荣职,除在官职上又点缀了一个号头外,实际没有多少作用。

  之所以西北百姓称他们为公,是敬重。

  连赵祯听说后也是一笑了之。

  “老伯,你起来。”

  老者被他扶起来,十分高兴地说:“前几天小的听说郑公会来泾原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了。小的虽在西北,不知事理,可是郑公在江南做的事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