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七十六章 复北归(上)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师孟与杨察、蔡挺早来到广州,听闻居然将疟疾治好,几人同样震撼了一回。不过水利才是他们本职工作,加上田瑜也比较精通水利,元绦不算是一个劣官,郑朗未至,粗粗地制订了一个计划。

  郑朗到广州后,与一干官吏商议了好几天,再次确定水利计划,实际这是第三次的制订计划。第一次是郑朗自己一人完成的草图,第二次是田周等官员修改的草划,第三次是郑朗与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但在施工前还会再次做细微的调整。

  这是大事,郑朗不敢藏拙,上奏朝廷。

  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今年秋后即将动工的工程,也分先后,看能迁移过来多少百姓,不然缺少劳力,这些工程无法上马。标注了先后,但在奏折里请求朝廷下诏福建路与两浙路官员配合此次移民活动,主要是福建路,还有人口密集,山区多,与福建路差不多的浙西地区。

  未提江南西路,百姓自己来欢迎,不会动援他们来,那是留作明年广南西路的迁民。但有一条分界线,非是从长江开始,而是从西湖浙江开始,一直到黄山、鄱阳湖一线,往北去的百姓一律不鼓励南下,太热了,不但热,许多地区多浓密的树林,水资源丰富,一到天热之时,空气里充满了稠密让人压抑的水蒸汽。除了南方百姓,北方百姓很难在这里呆习惯。但与太平州一样,开发出来,情况就会好转。不过现在的闷热远远胜过了太平州,时间更漫长。

  这些都是人姓化的措施。

  至于资金问题,郑朗第一次公开向朝廷请求动用银行的利润。

  第二部分是未来的规划,要过好几年了,一旦今年工程动工,会造就大量的耕田,以及蔗园、果园、茶山,无论怎么迁移,劳力会严重不足。必须将它们消化,才能着手下一步的规划,不过那时两广也有了自己充足的财政收入,不劳朝廷投资。

  然后便是一张张地图,上面标准清晰,甚至一县一图,那一个陂,那一个堤,那一个堰,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大家看了这些规划与图,一个个苦笑,总算看出来,这是为将来着想的,朝廷想要两广得到收益,最少得等到十几年后。

  可是不能反对,难道说郑朗做错了吗?

  作为一个朝代,越长远越好,不能只顾着眼前。要么学习杨广,强行百姓劳役,不给一文钱,那怕大批大批百姓活活累死。那个官员敢说出这句话!只要敢说出来,会立即让言臣拍死。要么学习曹艹,强行将汉中百姓迁到关中,不顾百姓死了大半,曹艹比杨广好得多,可同样不敢学习曹艹的做法。迁移百姓必须让百姓主动前去,还要安顿好,否则就是郑朗本人,也会受到言官怦击。

  商议大半天,最后赵祯写了一个准。

  庞籍又私下里写了一封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