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百六十章 凝望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生病,那么让何郯代之,司马光、王安石、胡宿、向传式副之。

  这一行还是引入瞩目的,但大家皆忽视了淮河。

  此次治河,乃是举世罕见,不仅是黄河本身,还有其他,例如上游的鼓励植树,甚至将它带到官员的考核政绩当中。一旦官员正式插手,会带来许多弊端。

  不过这些弊端相对于水土的保护来说,又不算什么。

  这个不需要国家拿什么钱帛出来,只是扶持一些政策。花费钱帛的乃是黄河中下游,但不仅是黄河,南方的北方的诸河也要疏理。

  南方不仅有大运河与淮河,甚至还有汴水。

  举世关注新运河与引河入济,却没有关注淮河工程的一项新思路,河湖分治!

  淮河治理难度同样很大,支流诸多,无法一一理清楚,落差大,长江与黄河上游落差更大,可那是在青藏高原上,水流量小,几乎没有危害,然而淮河水流量大,两千里长的淮河落差达到好几百米,由是形成危害。

  卡脖子,在诸多支流的中上游河段,由于河道弯曲狭窄,支流洪水快速汇集后,极易造成行洪不畅,形成涝灾。两头翘,现在不明显,一旦黄河入淮后会很明显,淮河上游基本都是山陵地区,坡大流急,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多年泥沙淤积,湖底高于河床,形成地上湖,情形类似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现在有,不过不大,因此两淮成了宋朝经济最好的地区。不过一旦黄河入淮后,什么都来不及了。就是没有黄河入淮,用大运河分担黄河汛峰,必然也会带来一些含沙量大的黄河水南下,同样需要预防的。

  最后就是暴雨频繁,淮河流域暴雨多集中在五六七三个月,汛期时河水决堤,有涝灾,旱季时又缺少灌溉用水。因此往往出现古怪的一幕,明明夏夭涝灾,可冬夭却来了一个大旱。

  后世无论潘季驯或者勒辅都走上一个道路,引淮注黄,那时候没有济水了,想抬高淮河水,利用汴水倒灌黄河,蓄清刷黄,皆没有成功,反而让淮河泛滥成灾,直到后世,全盘否定这一理论,将淮河水全部导入长江,或者部分入江,部分入海,或者全部入海。

  不能全部用后世之法,这时候洪泽湖与高邮湖还是几个湖荡子,两个大湖还没有形成呢。就包括微山湖同样也没有成形。

  地形不同,治理方法就不同。一旦完全采纳后世的治河治淮策略,准得会出大乱子。

  然而多年来治水的经验,即便没有后世的企发,郑朗也成了第一流的治水大家。

  因此做了一些布置。

  上游的一些险峻地段,将它疏通,甚至用火药强行炸出一个通道,不过仅是针对主要河段,若全部也没有这个经济与劳力。

  下游不是广修入海河道,不但不广修入海河道,也不修入江河道,现在淮河还没有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