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百十六章 坐卧者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琦看似好心,用心实为歹毒。

  “韩公是何用意?”司马光装傻复问。

  “君实,你还没有想明白?只要郑公返回朝堂,五年必还不清欠负。但五年下来,财政不会象现在这样恶劣。然对郑朗来说,执政五年,时限已长,五年上下支持,不能还清欠负,对别人来说未必有错,对郑朗来说,就有错了。莫要忘记,此人有两度顾命之功,不然至今为何陛下不将此人罢去。那么五年过后,此人又会忧乱朝堂。”

  “那如何了得,”司马光怔忡道。

  “君实,你放心吧,有我坐镇御史台,不会让此歼雄得逞。”

  司马光心满意足离开。

  王陶开始上书,请复用吕大防、郭源明为言臣,后来韩琦与欧阳修塞了一些言臣进入台谏,台谏有了言臣,可其中不乏是韩琦的心腹。独木难行,因此想多一些帮手。

  韩琦不准。

  王陶又向赵顼请求,赵顼没有作声。

  他在冷眼相观,还顾念着一份面子,就看韩琦能不能给这份面子。结果让他失望。

  暂时没有动,毕竟韩琦在主持山陵,这时候动未免有些不妥。

  司马光让他得到甜头,又想到郑朗其他几个学生。第一个就是王安石,朝廷屡请他至京,王安石不授。赵顼对辅臣说道:“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指未尊重王安石)。今朕召之,又不至,是生病了,还是想要什么?”

  真不好说的,郑朗出了一道考题,难不成王安石也在出考题?

  郑朗不受召,还真有郑朗的用意。王安石不受召,则是在玩小智慧。赵曙朝时下诏,那时候进入朝堂做什么,附庸赵曙濮仪?现在赵曙死了,一是不知道新皇上想些什么,二是先帝不授诏,此时受诏,未免有些嫌疑。多少也算是养名自重,沽名钓誉。史上有人讥之,倒也不算是无的放矢。

  赵顼终年轻了,有些急,因此询问诸位大臣。

  曾公亮说道:“王安石器业,宜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上。”

  吴奎道:“王安石于仁宗朝时纠察刑狱,两少年为争鹌鹑,要而不得者夺了跑走,先得者随后追赶,追上后将夺者刺杀。开封府判杀人者当死,王安石去后,却按大宋律,抢与偷同属盗窃,不给硬抢更是盗窃,追者杀之乃无罪也。府官不服,韩琦诏安石当诣阁门谢罪,王安石不肯谢。由是与韩琦有仇。现韩琦当朝,王安石大约以韩琦会沮抑己,故不肯入朝。”

  韩琦默不作声。

  赵顼却狐疑地看了吴奎一眼。

  这可是一个很不好的迹象,之所以让吴奎进入中书,主要就是节制韩琦的权利。一旦吴奎倒向韩琦,会产生很多变数。终是一个少年,想问题想得太简单。

  曾公亮道:“王安石真辅相之才,奎所言乃荧惑圣听。”

  吴奎道:“陛下,臣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