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朗还不想与西夏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也未到总决战的时候,并且郑朗更不想将战斗方向放在银夏,而是在西南方向。

  然而,就是郑朗说服,此时种谔大捷之下,会听吗?

  战争还在继续,对宋朝似乎不利,对西夏更不利,于是郑朗旁观,没有插手。

  其实有一些官员虽持着苟和心态,但也看出一些问题。比如罗兀城离绥州一百多里地,道路艰验,偏梁窄狭,难于馈饷,且城中又无井泉供其饮水。相反,离银州很近,只有三十几里地,是大道相连,西夏人可以随时对其发起进攻。

  经郑朗提醒后,赵顼派李评与张景宪前往察看。

  还有,基础薄弱,非是象陕西其他地方,有一个良好的大后方,绥州的东面就是吕梁山与黄河,绥州本身没有多少能力担负着后勤,必须从更远的地方,将粮食物资一车车花费大量钱帛运来。

  为了提供其后勤,朝廷不得不下诏让周边各路支援,监察御史范育到河东后曾上书,说三十万之民转饷于道,其资费五六百万,役人疲于转输,酒户困于折纳,税夫穷于和籴,臣恐民不堪命。其实这一战过后,仅是后勤浪费就达到七百万缗。

  改良型免役法推广了很多年,然而缘边州府,包括夔峡四路大部分地区,以及整个陕西路仍在继续执行差役法,一是让士大夫看两边情况,有一个对比,二是负担力役太多,朝廷承受不起。若是执行了免役法,加上三十万人力成本,用费更高昂。

  当然,朝廷省了钱,苦了老百姓。

  张景宪与李评下去后,看到沿途景象时也说道,入鄜延界,询求娄城利害,无一人言便者。条奏道路所见百姓憔悴,师旅咨嗟来之状。

  郑朗在中书处理得及时,否则有九成可能,让庆州二千多兵士发生叛乱,关中搔然。但此战依然给陕西百姓增加了沉重负担,郑朗没有阻止,是因为给西夏带去的负担更重。

  暂时梁氏不知道后面的发展情况,数次大败,国内沮丧,不得不派使向契丹求救。

  这情形颇类似后世猥琐的倭国,不过应当来说,宋朝此时更争气一点。

  耶律洪基虽对西夏不满,也不想宋朝将西夏吞灭,许发腹里兵三十万助之,别当真,发三十万大军,得花多少钱帛?况且契丹正在征讨女真五国部,根本就不可能抽出兵力。这是给西夏人壮胆画一个空饼的。

  不管真假,梁氏底气复振。

  军事是西府之职,郑朗仅是利用中书与三司之便,减少百姓与兵士的困苦,主要注意力仍集中在清查隐田,以及拍卖一些未来的庄园上。还有就是兴办学校。

  从罚款里拿出近两百万缗,又由国库里抽出一些钱帛,各两广、利州路与梓州部分州府,以及荆湖南路熟蛮所在区,兴办了八百余所学校。招收子弟主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