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七节 二度合作_大国崛起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任何国家的工业设备。他们就能建设最先进的工厂,那么跟德国的合作机会在哪里

  “我也始终很喜欢跟德国人合作。比如精密加工领域,教育领域等等。”

  说实话,能跟德国合作的地方真的已经很有限了,德国最强的化工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通过跟拜耳、克虏伯等巨头的合作引入了中国,连蔡司都在中国建了一座工厂,培养出了中国本土的光学人才。

  不过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历史很长的国家,哪怕一战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一战时期积累的技术,依然够他们吃很多年了,就好像苏俄解体后。俄罗斯吃了几十年苏俄的技术红利一样。

  尤其是教育,德国依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的大学依然是世界的模范大学。

  “我个人愿意出资一亿两作为一个基金,用来鼓励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但高等教育依然很薄弱。”

  潘训算是很重视教育了,可正因为重视,反而不可能发展太快,因为他重视的是质量,不可能粗制滥造,无限复制野鸡大学。

  北洋时期建立的北洋工学院的教育水平就能得到美国教育的认可,北洋工学院的学生,甚至可以免试去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潘训的办学标准不可能比北洋低,他任期内建立了20多所大学,没有一所是粗制滥造,全都能够达到欧美大学的水平,毕业生的文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某些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面试进入欧洲大学读研究生,但也正因为这种标准,所以才只能建这么多,因为你只积累了这么点能够教授大学生水平的教授。

  加上以前从清政府到北洋时期留下的大学,中国目前正规大学不过30所,能够吸纳的学生数量10万人左右,而美国的正规大学多达数百所,在校生达到30多万人,这才是美国世界霸主资本的体现,中国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应该低于美国的水平,奈何中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有限,许多智力放在欧美绝对上等的学生,在中国却无法读大学,实在是让人遗憾。

  中国没有教育资源,但是欧美有,美国不用考虑了,中国学生活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真的不好说。但是欧洲就没有这个担忧,所以这些年中国学生留学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欧洲。此前就已经有大批的学生在德国留学,总数超过5万人,加上在英法和其他欧洲大学读书的总人数达到10万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杨潮认为中国想要在二战前积累足够支撑自身规模的人才储备,每年在欧洲的留学人员,不能低于20万人,否则跟美国在人才方面是越来越大的,怎么跟人家竞争。在德国留学的成本最低,德国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因此很合适送去更多的学生。

  “我国在山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