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他们的漏洞,用严密的逻辑,驳倒他们觉得天经地义的道理。

  詹徽彻底无语了,翰林院,国子监的饱学之士也觉得要缓一缓,不拿出完美的对策,辩论了也是自取其辱。

  奉天殿陷入了诡异的安静,朱元璋嘴角不断上翘,笑得越发开心了。

  不得不说,柳淳的话,给他带来不少的启发。

  什么是士人?

  像那位牺牲五个儿子,依旧关心胜败的才是真正的士人!

  至于当朝诸公,距离士人还太远了……既然你们没有士人的担当,那朕就不必客气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你们都退下,太子和柳淳留下!”

  百官灰头土脸,从金殿败退,他们经过柳淳的身边,每个人眼里都冒着火焰,几乎要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柳淳满不在乎,他们又不是反穿裤头的超人,没法用眼神杀人,老子怕你们作甚!

  等所有人都走了,朱元璋才冲着柳淳笑道:“臭小子,你又让朕刮目相看啊!朕今天破例,就让你小子瞧一件东西,瞧瞧我大明的根基!”

  老朱在前面走,太子朱标跟柳淳走在后面,柳淳心里嘀咕,大明的根基?是什么?传国玉玺?还是京城龙脉?

  柳淳偷眼看朱标,发现这位太子只是笑而不语。

  柳淳只好强忍着好奇,随着老朱,来到了一处偏殿,有太监打开大门之后,柳淳走了进来。

  里面没有任何的潮气,反而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向四周望去,居然是个藏书室,只是这个藏书室有些大得离谱儿。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厚厚的册子。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扔给了柳淳。

  接在手里,柳淳这才知道,敢情这是大明朝各州县赋役的黄册!

  朝廷征收田赋,征召民夫徭役,全都按照这个册子在推行。

  难怪老朱说这是大明朝的根基呢!

  “从朕登基到现在,二十多年,总算是做完了,大明江山,共计户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朕身为大明天子,万民君父,管的人就是这么多!”

  老朱冲着柳淳淡然一笑,“臭小子,你在金殿上说了那些话,什么士绅一体纳粮,什么征收商税,你当朕没有想过吗?”

  柳淳忙陪笑道:“陛下睿智,当然要比臣想得深远!”

  “别拍马屁!”朱元璋气咻咻道:“这些东西,朕花了二十年,才勉强做完。朕可以向士绅征税,试问,谁又替朕征税?还不是官吏士绅!他们会老老实实纳粮服役吗?朕不给他们一点好处,又有谁愿意替朕做事?有些事情,非是朕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即便强如老朱,也有力有未逮之时。

  柳淳并不意外,他轻声道:“陛下所言极是,可有些事情,若是不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这二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大明已经从战乱中走过来,商业复苏,人口增加,民间土地兼并之风已经出现……臣以为,陛下当早做决断才是!”

  朱元璋眉头紧皱,还是那句话,柳淳能看到的,老朱怎么可能看不到。

  又何止是朱元璋,几年后,建文登基,方孝孺那个酸儒都知道要抑制兼并,只不过他看准了病症,出的药方却是恢复井田……很不幸,一副药下去,朱允炆就凉透了。要不然,朱老四以一隅之地,怎么能胜得过建文呢?

  朱元璋眉头紧皱,“是啊,朕应该有所准备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