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2章 帝崩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正好让他也行动起来……柳淳不在官场,不能直接出力,就只能靠着间接的方法,帮着老朱分忧,尽量减轻压力。

  从洪武三十年的最后两个月,到洪武三十一年的头两个月……整个京城,所有的官员,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

  首先是礼部……老朱将站在朱允炆一边的任亨泰换掉,随后推了左侍郎陈迪接掌尚书,陈迪刚上来,老朱又以疏漏罢了陈迪的官职,任命郑沂出任礼部尚书。

  丢到了大宗伯,东宫这边终于冷静了,貌似朱允炆的一跪,并没有逆转乾坤啊!相反,天子的手更直接了!

  下一步就是户部,这可是大明的钱袋子。

  之前户部尚书郁新追查王弼一案,给了东宫沉重一击,后来他遭到了言官的疯狂弹劾,不得已外调担任布政使。

  本以为户部到手了,可就在这时候,老朱又从外面调了一个人进来,此人名叫王钝,相对而言,也是一名循吏,虽然和东宫有些往来,但并不密切,属于墙头草的那种,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的。

  至于最激烈的搏杀,则是出现在了都察院!

  没错!

  言官这部分,权力的确太大了。

  原来的左都御史杨靖被塞到了工部,接着是练子宁署理都察院,可因为麒麟一案,练子宁被干掉,袁泰继任,没有俩月,换成了曹铭,曹铭之后,则是严震直,此人不是进士出身,也不是监生,他本来是粮长!

  因为每年运送万石粮食进入太仓,干得又快又好,被老朱提拔为官,多年来,升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算起来也挺传奇的。

  他是粮长出身,按理说他应该反对变法才对……可恰恰相反,正因为深知粮长制的弊端,严震直多次以自身的经历,支持变法,因此他也属于广义上的变法派。

  吏部,户部,礼部,都察院……对了,老朱还让刘三吾兼任翰林学士,又把翰林院交给了这边……

  如果是这些只是换了个当头的,下面还有一大堆的臣子,东宫的爪牙依旧锋利,但接下来的一道任命,却让人目瞪口呆。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正月十五,请信国公汤和进宫,俩老头一起吃了元宵,聊了半夜,转过天,正式办公。

  朱元璋第一道旨意,就是让汤和坐镇五军都督府!

  兵权的交替也在开始了……

  这几个月来,朱元璋不停地调动官员,观察老朱的手法,就可以发现,朱元璋不再是以杀人为主,他已经不需要威慑百官了,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易储铺路……更换一个储君,关系到无数人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历史上多少明君大帝,在储君这块都遇到了麻烦……汉武帝,唐太宗不都是如此吗!相比之下,老朱的动作已经够快了。

  如今东宫的羽翼已经所剩不多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