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还是让他自己去消化吧!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岳,你不是在开玩笑,对吧?”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

  “这个数值也太离谱了吧,上次是1560,这次直接提升到1790?”

  看着另一边儿进入实验室的激动庆祝,再想想岳智全肯定的语气,励继平也知道数据是真实的,可正因为数据的真实,让他感觉完全超出了对材料研发的认知。

  他所看到的和其他人一样,就是王浩做了一个专业的分析,直接对于项目工序做出修改。

  然后,成品就了这么大的提升?

  这种事怎么可能呢!

  励继平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他觉得眼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作为一名工程院材料方向的院士,他有过很多次带领团队做材料研发的经验,他的团队也有做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但他们的分析结果只能为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真正制定工序流程的还是有丰富经验的人员。

  以往的经验也证明,材料研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做实验。

  温度不行,就调整一下温度;淬火效果不理想不行,就调整一下淬火方法;工序制作出来的成品有问题,就考虑对工序进行调整。

  等等。

  这也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金属实验室的项目的原因,因为相应的经费不足,就很难多次连续的做实验,实验次数怎么可能做出成果呢?

  现在好了。

  超出认知的事情就发生在眼前,被聘任为数据分析员的王浩就只是做了个数据分析,直接就把工序以及其他进行了一些调整,然后制作出来的成品强度大大增加。

  这种事在励继平看来,就是完全不能理解。

  曹东明也同样不能理解,他是钛合金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专家,率领团队完成过很多钛合金相关的材料研发,也依靠这些成果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和荣誉。

  他所理解的钛合金研发也同样是不断做实验。

  而他的团队千辛万苦的努力,不断的烧钱做实验,积累经验慢慢的提升,才能制造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钛合金材料。

  结果呢?

  王浩只是做一下数据分析,依靠得出了结果,指导金属实验室的工序,就让成品的强度有了大大提升。

  钛合金抗拉强度从1560提升到1790。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大手笔做上几百次实验,烧掉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量,想有这么大提升都不可能。

  曹东明和励继平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可置信。

  他们不只是对过程震惊,也对结果震惊。

  β型钛合金抗压强度1790兆帕是什么概念?

  国外有实验室探索钛合金强度提升技术,制造出了抗拉强度在1700以上的钛合金,但他们使用的是‘非常规手段’。

  ‘非常规手段’,首先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最好的,是那种杂质含量非常稀少的钛粉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